2020年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新聞稿

2020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作成對政府期待的共識

(2020/10/06)

私立大學校院校長為共同研討大學治理遭遇的困境及高等教育展望,於今日(10/6)在臺北醫學大學舉辦「2020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共有29位私立大學校長出席,並有2位科大校長列席,爲近年難得高教盛事。

本次會議上午由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吳永乾校長專題報告「私立大學的社會貢獻與高教治理」。吳理事長表示,憲法鼓勵私人興學,政府亦因發展高教資源不足,而鼓勵私人捐資興學。但民國80年代政府先後推出的廣設大學及一縣一大學高教普及政策,嚴重忽略出生人口已持續大幅下降的事實,導致近年來的高教環境供需嚴重失衡。

私人興學創設私立大學校院,一方面填補國家教育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為政府培育70%以上高階人才,私立大學各種辦學指標與培養的傑出校友,相對於公立大學不遑多讓,然而私立大學校院的經營、教師及學生,卻面臨著長期被政府體制歧視的環境。私立大學當前的經營困境,包括政治算計主導高教政策、大學自治與私校自主名存實亡、高教資源不足、政府補助分配不均以及相關法制未公平對待私立大學。

吳理事長提出私立大學對高教治理期待,包括下列四項建議:

  • 重新建構一個超然獨立、具有跨部會協調功能的高等教育監理機制。
  • 盡速擬定願景可期、方向明確、策略宏觀的高等教育政策。
  • 落實大學法與私立學校法揭示的大學自治及私校自主性監理原則,大幅降低對大學的管制密度。
  • 肯定私立大學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社會貢獻,誠信協助經營困難學校有秩序轉型或有尊嚴退場。

今年會議由11位校長引言,對私立大學資源配置合理性提出報告與分享,並於會議討論達成共識如下:

  • 建議政府在行政院下成立跨部會高教政策規劃及監理委員會

考量高教政策涉及教育主管機關以外其他政府部門職責,因此會議建議行政院應成立超然獨立的功能性委員會,進行跨部會權責整合,規劃並監理長期宏觀高教政策。

  • 呼籲政府公平配置補助高教資源,加強協助弱勢學生就學

基於現況私校學生學雜費補助僅公立學生1/3,但私校學生負擔卻是公校兩倍,對於私立學校及學生顯失公平。再者,私立大學整體發展獎補助核定總額,僅占學校收入總和的4.3%;公立大學獲高教深耕經費補助總額占總核定經費超過75%。108年度高教深耕核定總額雖然增加10.23%,但公立大學總核定增加13.60%,私立大學總核定微幅下降0.12%。一般大學之公立每生平均高教深耕補助約為私立每生平均高教深耕補助之3.79倍,因此建議政府高教資源應考量高教資源公平配置,補助私校教學資源之不足,並建立合理公平高教環境,允許公私立大學公平爭取教育資源。另建議平等補助私校學生負擔,由學生自由選擇就讀學校,公私大學校院公平競爭。

  • 建議政府平等對待公私立大學校院社會資源捐募運用

會議建議比照個人或事業對公立學校捐款100%認列扣除額,删所得稅法第16條、第36條及私立學校法第62條有關個人或企業對私校捐款列舉扣除額或列為費用之不公平限制。

  • 建議政府尊重並回歸原有法定學雜費調整計算基準

從94年起至108年,15年間,物價指數上漲15.98%,薪資年增7.18%,家戶可支配所得增加18.46%,教育部學雜費基本調幅計算累計13.77%,但政府對大學校院學雜費卻長期凍漲,而國家窘於財政拮据又不可能完全補助大學經費,造成敎學環境落後,教師薪資停滯,高教品質低落,台灣大學難與世界一流大學競爭。會議建議回復並建立常態性法定學雜費調整機制,常規反應學校經營成本。

  • 建議政府法規鬆綁活化私立大學校院資金及資產運用

會議建議政府全面開放私校資產活化,鬆綁私立大學投資管道,允許學校財團法人投資公司,研商學校局部資產採公司化組織運作模式之可能性;先選擇易與企業界合作接軌之單位自學校切割出去試行公司化經營。建議使用BOT機制活化私立大學資產,促進產學合作商業化模式鬆綁,允許合資成立衍生企業。私校可以成立控股公司來管理自己投資的校企。活化的校產在教育部的監督和採購法管控下,允許進行更多的事業經營。

會議另建議刪除「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第二條第(一)項第3款及第三條第(一)項第3款,以避免正常營運學校辦學畏於動產支出產生短絀,即有淪為預警或專輔學校之虞,而限制校務基金之動用,不願意改善軟硬體教學設施。

  • 建請政府面對私人興學在少子化趨勢的困境,積極協助經營艱難學校轉型、改制及退場

基於過去私人興學長期對社會及產業人才的貢獻,建議政府檢討現行教育部提案,將前「大專院校退場轉型條例」(草案),變更為「私立高中以上退場條例」(草案),混淆地方義務教育及國家知識選擇教育,並強制私校僅得退場解散不得轉型之訛誤,並積極協助亟需政府輔導之學校轉型或改制。

私立大學協進會擬就私立大學校長會議宣言,正式行文政府,表達對於台灣高等教育的共同期待。